一、建立“三项制度”,提升器材装备维护意识。一是建立器材装备教育制度。要求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器材装备应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官兵爱装管装的意识。二是健全器材装备分级管理制度。支队在管理中明确支队、中队管理责任人,落实车辆装备、执勤器材、个人防护器材等管理对象,实行层次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做到定人、定组、定落实,保证装备性能的完好性。三是落实器材装备维护保养制度。进一步规范车场日检查程序,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而使装备器材达到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霉烂变质的“四无”目标。
二、紧扣“三个环节”,提升装备最大效能。一是紧扣性能熟悉环节,为发挥装备效能提供理论基础。为强化官兵对器材装备性能的熟悉、了解和掌握,支队要求每位官兵熟知器材装备的“四知四会”内容,即知名称、知用途、知主要技术参数、知注意事项,会操作、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一般故障,使每一名官兵对器材装备都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二是紧扣装备操作的环节,为发挥装备效能提供先决条件。为使官兵正确、熟练操作器材装备,支队对器材装备操作规程进行精细编制,对每一件器材装备的操作动作都进行细致规范。同时,支队规定每月对官兵进行器材保养和实际使用操作情况进行考核。三是紧扣模拟训练环节,为发挥装备效能奠定实战基础。为提升官兵在灭火救援中对装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支队结合现有的装备,积极利用现有模拟训练设施、场地,全面地掌握器材装备的操作技能,提高官兵对器材装备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落实“三项机制”,提升装备建设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支队在各中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在器材装备种类较全、数量较多的中队,对官兵就所有器材装备的技术性能、适用范围、操作应用进行现场考核。各基层中队坚持定期邀请消防产品厂家技术人员为官兵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辅导,加强官兵的教育培训。二是建立健全保养检查机制。支队采取定期和突击相结合的模式,在执勤备战访查、工作检查等时机对基层中队器材装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各中队充分利用日检查、周保养等时机进行检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器材装备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人尽快修复,使其恢复战备状态,切实提高官兵维护器材保养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支队将车辆装备器材管理列入基层中队和官兵个人绩效考评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干部战士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全面提高装备器材正规化管理工作水平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