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辽宁省“十二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5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5号),制定本规划

  辽宁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5号),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防灾减灾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减灾委)积极组织,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06年成立了省减灾委和省减灾中心。截至目前,全省14个市、78个县(市、区)成立减灾委,有7个市成立了减灾中心。省减灾委成员单位分别建立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自然灾害救助、防震救灾、海洋灾害、气象灾害、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专业应急指挥部,组建了专家组。全省基本建立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减灾委综合协调、各涉灾部门密切配合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为全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气象、地震、水利、地质、海洋、农业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网基本建立,预警预报工作逐步展开。地质灾害监测、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和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预警范围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农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建立了各级重大突发事件直报系统,保证了重大应急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畅通,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全省基本建立了由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地震、海洋渔业、气象等主要涉灾部门参加的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各级、各类救灾应急指挥部分别制定了灾害应急预案,涵盖了安全生产、各种自然灾害、消防、公共卫生、电力通信、交通、治安等各类突发事件,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5级并覆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全省初步建立了以驻军部队、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为骨干力量,以地震、矿山救护、医疗救治、海上搜救、抢险抢修、通信保障等各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320多支、近3万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全省基本建成了以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核心,以市、县储备库为配套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增加了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为全省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

四是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实施了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综合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减灾安居、建筑抗震设防、节水灌溉、饮水安全、环保整治、避灾农业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增强了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全省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治理,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显著提高。城乡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管网等重要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地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重要工作时间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各级地震、气象、水利、消防、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针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要环节,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社区、村镇、商场、文化娱乐场所指导开展了防灾演练活动,促进了全省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的提升。按国家减灾委的部署和要求,省减灾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健全了社区防灾减灾组织,规范了防灾减灾制度,完善了避灾场所,提高了基层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夯实了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已有69个社区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减灾示范社区。

六是灾害风险转移机制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省农委、省财政厅、辽宁保监局在全省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实施了灾害风险转移机制。2010年,全省大田农作物承保面积达到1785万亩,投保农户177.3万户,保费收入3.7亿元;设施农业保险达到9万亩,保费收入1000多万元。2010年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涝灾害,全省受灾农民共获理赔2亿元,有效地转移了灾害风险,保护了受灾农户的利益。

“十一五”期间,全省防灾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应急工作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防灾减灾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二、“十二五”综合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努力推动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区域建设相结合、与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以人为本,依靠科学。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防灾减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技进步作为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支撑。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综合推进灾害管理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防灾减灾工作,着力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优先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和突出问题。

(三)规划目标。

全面提升我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预防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显降低。具体目标是: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全省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到户率达到98%以上,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明显增强,创建200个减灾示范社区。

——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灾民能够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

——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及灾害损毁民房恢复重建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

——省、市、县普遍建立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5级并覆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积极推进防灾减灾的法制化进程,探索建立灾害风险转移机制。

 
关键词: 应急救援 减灾防灾

  • 下一篇: 安徽“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 上一篇: 山东省“十二五”加强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