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口前移,防患未然抓宣教,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南漳县把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作为搞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积极创新宣传培训思路,拓宽渠道,切实把好防灾减灾第一道关口。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努力形成领导干部熟悉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干部精通业务知识、企业大力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工作合力。
(一)围绕思路订计划。
结合南漳县应急管理工作实情和特点,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宣传和培训思路。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突破口,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法律意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全县公共安全形势及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以典型案例为抓手,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以定期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以举办应急知识竞赛为载体,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应急管理工作氛围。根据制定的宣传培训总体思路,自2011年起,每年年初制订下发《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计划》,明确当年宣传培训的工作重点和内容,各地、各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宣传培训方案,并按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培训括动,保证了宣教活动常办常新。
(二)分类培训重实用。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工作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一是培训领导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将应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轮训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或专题讲座。截至目前,共培训760多名领导干部,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二是培训应急管理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座谈会议和业务会议等形式对应急管理干部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应急管理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参谋服务水平。2011年投入2万多元,购买了《应对突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突发事件应对案例启示》、“突发事件应急案例精选》等培训书籍和光碟分发到各地、各部门,深受应急管理干部欢迎,通过学习,应急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三是培训基层干部,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电教知识讲座、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张贴应急知识挂图等方式对基层干部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培训企业负责人,提高处置能力。县应急办会同县安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质监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结合各部门的职能,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五是培训应急队伍,提高救援技能。除严格要求各单位要经常对各自应急队伍进行培训外,县应急办还依托县应急救援大队基地,定期对全县专业应急队伍进行联动处置技能培训,提高其在复杂情况下开展救援和协同处置能力。
(三)灵活宣传增效果。
除利用纪念日和节假日采取电视、广播、专栏、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应急知识外,还创新方式,多方位对应急知识进行宣传。一是“空中”短信宣传。为了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充分利用短信平台方便与快捷的特点,将《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常识、预警预防常识编成手机短信,向全县公众发送,增强了宣传效果,提高了应急知识普及率。二是“组团”“四进”宣传。为了丰富应急知识宣传内容,县应急办组织30多个部门制作应急知识宣传展板60余块,采取“组团”方式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系统、集中地对各种灾害防御与处置进行宣敦。一年多来,先后组织集中宣传34场(次),公众参观学习氛围浓厚,效果明显。三是“植入”家庭宣传。为了使应急防灾减灾知识深人人心且达到持久的宣传功效,县应急办投入3万多元,印制了6万多本《2012年应急防灾知识记事农历》,在农历本中插印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应对与防范常识,发放到全县机关、学校、企业、农户。通过将应急知识“植入”农历本的方式,带动全县上下每个家庭学习应急知识,增强了应急知识宣传学习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四是播放“影像”宣传。充分利用节假日广场人员多、夏天户外纳凉人员比较集中的特点,在广场大屏幕和社区播放《地震和火灾逃生与自救》、《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讲座》、《超强台风》等科普讲座和灾难类电影,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了生动形象的应急知识教育。五是组织竞赛宣传。与企业联合在全县举办防灾减灾有奖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竞赛,达到“教育一人,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目的。六是教学课堂宣传。要求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每学期开办不少于2课时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从小树立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四)检查督导促落实。
为了使宣传和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不流于形式,采取“三查”措施抓落实。一是试卷测试查效果。将应急宣传培训知识要点制作成试卷,分发到各地、各部门进行自测,试卷上交后由县应急办进行评分,查看宣传培训效果,然后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位通报。二是随机抽样查覆盖率。利用下乡调研、组织应急演练等机会,对干部群众采取抽样的方式检查覆盖率。问干部群众是否参加了宣传培训活动,看是否收到了宣传资料,查是否有宣传培训档案资料,努力使应急知识宣传培训不留盲区。三是开展督办查进度。为了使宣传培训工作按照年初制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县应急办将各地、各部门宣传培训计划按月进行排列,月初提醒,月未要求上报培训影像资料及总结,确保稳步有序推进。
三、坚定不移,紧盯目标严考核,激发应急管理工作动力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工作任务复杂且艰巨,为了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我们注重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监管,将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立“三种制度”,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评估,年底考核结硬账,激发了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动力。
一是情况通报制度。对阶段性的重点工作检查后,按照完成的进度、质量、效果进行通报,对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并在年底考核时加分;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年底考核时扣分。
二是评估总结制度。为全面掌握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每半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成绩,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各单位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三是目标考核制度。按照重点纳入、全面考核的原则,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考核,按10%权重计人政府目标考核分值中,与考核经济指标一同考核应急管理工作,借助指标控制与责任考核这一杠杆,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考核内容有组织领导体系建设、预案修编和演练、应急保障建设、风险隐患排查、应急宣教、突发事件处置、日常工作等9大项30小项。考核采取日常计分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考核的先进单位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问责,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努力夯实基础,全县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三降一升”,即突发事件起数、灾害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降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但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需改进和完善的薄弱环节。受山区恶劣自然环境制约,目前部分灾害点的预警和监测还靠人工完成,精度和准度不高;受地方财政底子薄的制约,应急保障资金自身投入不足,大多靠争取上级项目支撑,特别是大型和专业的应急救援设备配备少,难以满足复杂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受人员编制数量的制约,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来,且岗位变动频繁,造成了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受师资缺乏的制约,应急业务培训不够系统,由于县级没有专业老师和高水平专家,大多从外请进专家或采用光碟和书籍进行培训,与县情结合不紧,内容不丰富,系统性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民效机制,继续加强应急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应急保障投入新模式,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有急能应、无急可应”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