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建立健全云南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4    来源:应安网

四、完善我省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工作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公共安全维护意识。(1)强化预警和应急工作齐抓并进的意识,以预防为主,积极救援;(2)强化整体观念及协同作战意识,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3)强化预警和应急突出重点的意识,对城市和非传统公共安全给予足够重视;(4)强化公共安全国际合作意识,特别是加强与我省接壤的东南亚各国的合作;(5)强化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以人为本的意识,最大程度的保护人的权利,把人道主义情怀体现在预警和应急工作的一切内容和目标之中;(6)强化学习研究意识,加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学习和研究,并善于把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转化在实践工作中。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体系。(1)建立健全最高决策指挥机构。由各级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决定预警和应急的战略和整体规划,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各类力量处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在日常工作中设决策指挥办公室,决策中聘请公共安全资深专家做决策指导。(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执行管理机构。这类机构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是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建议从三方面来完善:一是明确其职责,服从决策指挥机构的决定,做好预案和模拟演练,做好日常危机监控;二是加大投入,从科技化、专业化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各类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配合默契,提高危机预警和应急的合力。(3)建立健全研究咨询辅助机构。政府部门应主动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如果有可能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并从长远着眼,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安全研究体系。(4)建立健全专业职能执行机构。主要是指公安、消防、医疗及武警部队,由于其自身有优于其他组织的条件,如组织管理体系比较完备,人员训练有素、业务技术良好,配有先进的抢险救援装备,具有较丰富的紧急救援经验;已被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接受等。建议:继续加大对专业职能执行机构的培训;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从人员素质、物质保障、科技装备等方面强化抢险救灾能力;适时进行预案演练,加强彼此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实战能力。(5)建立健全群众防范组织。充分利用我省多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朴素的民族风俗,积极引导社区,企业及其各类基层群众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建立自治性质的预警应急网络;同时加强相应的管理,使之成为政府危机及灾害管理的坚强臂膀。

(三)建立健全公共安全运行机制。(1)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日常管理运行机制。该机制主要是充分发挥危机预防的作用,由四方面来体现:一是完善预案编制,做到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相统一;二是强化公共安全信息收集,做到及时、全面、有效三者结合,逐步建立涵盖乡镇村社区的信息网络,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科学性客观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在信息提供上的作用;三是完善宣传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深入到基层;四是做好公共安全物质保障,保证能及时拿得出、用得上。(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控制响应运行机制。该机制是对已经观察到的可能会对公共安全产生危害的征兆进行评估论证,并对已出现的苗头进行处理控制。根据目前的红、黄、橙、绿四个由高到低等级的分类,建议绿色等级由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处理,橙色等级的处警主要依靠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加以落实,黄色和红色处警则需要社会动员机制予以配合。评估须实事求是,避免夸大等级或隐瞒实情降低等级情况的发生;危机排查须积极实施,对在危机确认和危机排查中出现过错,导致危机蔓延和爆发的应当严厉惩罚。(3)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和救援运行机制。第一,反应迅速,决策指挥中心能迅速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指挥。第二,整体联动,充分调动一切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配合工作,充分发挥整体的力量。第三,措施得当,从危机事件的客观情况出发,全面考虑到危害范围、危害后果、危害势态、受害人群等等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四,救助人性化,以抢救生命和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障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基础上,尽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第五,信息公开化,从积极的方面引导群众,避免因灾难造成的恐慌。(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善后处置运行机制。除了对伤亡人员给予抚恤、补助、补偿等物质救助外,尤其要对受害人群的心理创伤给予特别关注,帮助受害人释放心理恐惧,帮助受害人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公共安全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深入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查找预警和应急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寻找对策来完善公共安全防范管理机制。

(四)建立健全法制及其它保障体系。(1)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做出专门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置权限,特别是对部门单位职责的明确,领导指挥机构的确立,如何加强各部门单位的协作做出规定。对强制措施做出必要限制,给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必要的权利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强打击反恐怖和防控群体性事件方面的地方立法。(2)注重舆论引导和管理。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与媒体的沟通,及时把危机信息传递给媒体;同时,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对于故意隐瞒、虚报或夸大事实的,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须追究有关媒体及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3)注重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公共安全教育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深入千家万户,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性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群众参与的公共安全防控模拟训练;另外,引导媒体承担起法定的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的责任。(4)注重科技及经费保障。扩大财政在公共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常规投入的同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基金模式,加大公共安全检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形成我省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领域的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为我省公共安全提供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 下一篇: 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体制和制度探讨
  • 上一篇: 我国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