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7    来源:广东省应急办网站

三、“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和提高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和解决共性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广东模式”,全面提高应对复杂多变公共安全形势的综合能力,切实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发挥应有作用。

(二)基本原则。

1. 统一领导,合理布局。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本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有效整合辖区内队伍、装备、物资、设施等应急资源,共享存量,建好增量,避免重复建设。

2.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统筹突发事件应对各环节应急能力建设,兼顾近期需求与长期发展,按照应急管理的共性规律,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和优先发展能力建设,重点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解决基层基础薄弱、协调联动不足等突出问题。

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实现政府、社会、公众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4.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重大基础设施抗灾、城乡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明显增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等综合应急能力显著提高,灾后重建科学有序,能够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巨灾,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主要任务

结合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环节和需求,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发挥指导、平衡、综合作用,从10个方面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建设任务。

(一)强化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准备能力。

1. 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适时启动《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工作。制订和完善与《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的执法监督。

2.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风险评估基础上,优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响应工作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继续推进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总体应急预案和省专项应急预案、省应急委成员单位部门应急预案制订、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应急预案体系。

3. 强化应急演练。统筹规划、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突出查找和解决问题,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重点推进桌面演练和“双盲”演练。加强应急演练的标准化组织实施。

4. 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依托公安消防队伍等优势队伍组建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加强相关专业装备配备,提升综合救援能力。有效整合现有应急救援力量,科学规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和布局,提高应急救援的覆盖面。建立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调度机制。

5. 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建立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多层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救灾物资社会捐赠和监管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的能力。

6. 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和管理。各地尽快开展完善城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要求建设应急避护场所。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避护场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场地内基础设施特别是无障碍通道、疏散设备、灾民安置等的规范管理。

7. 加强应急通行和交通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整合社会各方面运输力量,强化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依法建立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健全绿色通道制度,缩短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时间。健全城市交通大范围严重拥堵缓解与应急机制。

8.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推进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及各单位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互联与信息共享。

9. 完善应急资金保障和补偿机制。探索多渠道投入公共安全领域机制,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积极吸收个人、企业及各类组织的赞助和捐助,完善资金使用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应急征用补偿制度、应急措施导致财产损失补偿制度以及应急采购制度。

(二)推进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综合防范能力。

1. 大力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全省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关键资源安全评估,制订全省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等工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调查评估。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逐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建立行政决策和应急管理工作决策的风险分析制度。

2. 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系统,进一步健全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控监测预警系统,调整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完善监测网络体系,提升气象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监控及预警预报系统。完善、拓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功能,逐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化预测预警功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各基层组织、单位和信息员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突发事件社会监测能力。

3.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依托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全省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统筹考虑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需要,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有效解决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 进一步强化突发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健全条块之间的信息通报机制。健全基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推进基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社会公众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季度形势分析会、重点时期安全稳定工作会商会、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定时约谈等制度,强化突发事件信息会商、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能力。

(三)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1. 健全应急决策支持机制。加强应急决策理论、方法和支撑技术研究,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和快速评估系统,及时研判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损失程度、人员伤亡等信息,动态快速生成突发事件态势分析报告和应急处置方案。进一步完善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

2. 完善现场指挥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建立健全现场指挥官制度。加大现场统筹和管控力度,完善现场区域划分、应急通行、抢险救援、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各类机制建设。

3. 加强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建设。强化信息沟通与应急协作,逐步建立各级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负责人联络会商等工作制度,强化联合监测预警、信息沟通、技术支持、队伍和物资统一调配,形成多层次的全省应急联动体系。

4. 加强军地协同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军地联合应急指挥体系,成立常态化的应急指挥班子,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精干专业、运转高效的军地协同应急机制。建立情况互通和会商联络制度。

5. 加强空中救援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空中救援队伍和空中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空中救援启动、指挥、协调、调用机制,扩大应对突发事件范围,拓展使用功能,提高综合使用效率和综合能力。

6. 加强水上救援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海上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上应急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各单位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水陆空应急联动运行机制。

7. 加强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各行各业的新闻发言人网络,推进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依法发布、及时透明、权威准确、分工负责的信息发布机制。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舆情收集研判机制。

 

  • 下一篇: 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 上一篇: 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