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7    来源:广东省应急办网站
核心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中“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责任”有关精神,更好地发挥应急管理工作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成效

“十一五”时期,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要求,先行先试,开拓创新,通过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体系、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体系、应急平台建设体系、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等8大体系,基本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基层化、社会化、科学化、有序化、法制化,全力打造了应急管理“广东模式”。

(一)应急体系基本形成 .

确定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了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按照“有人管、有人做”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居(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颁布实施《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制订、修订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规章80多件。各级制订了各类应急有关预案。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现场指挥官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创新制度稳步实施,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协同、多方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突发事件防范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了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安全设防标准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等级,加强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和沿海地区防潮工程建设,开展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气象、地震、水文、海洋环境、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农林病虫害等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健全,大型水利设施、重要通信枢纽、铁路交通、油气管道和核设施等重要设施的监测监控和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普遍开展。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建设应急避护场所1980个,面积近1.93亿平方米。

(三)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省应急平台、省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使用,与各地级以上市、有关单位专业应急平台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505支30.5万人,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8824支28.7万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与陆地搜救、矿山救护、危化品事故救援、核应急、医疗救护、反恐维稳等专业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在广州、梅州、惠州、茂名、清远等市建立了5个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肇庆市建成省级防汛物资储备基地,在韶关、梅州、惠州、茂名等市建立了4个区域性仓库;建立588个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成立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会——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在全国率先组建了16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广东分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快速提升。特别是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和粤港、粤澳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形成以我省为中心、一轴三网的泛珠三角区域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

(四)基层应急能力逐步增强。

在全国率先推进基层开展“五个一”试点工程,每个地级以上市确定一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作为示范点,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总体提升。

(五)公众应急意识明显提高。

建设全国首个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中、英文版),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各项应急服务。通过在全国率先公开征集应急管理标志、宣传口号和《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传承应急管理文化。每年组织一次深入全省121个县(市、区)的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家庭的“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直接受众累计超过1200万人;免费发放应急知识手册近6000万册。推动成立全国唯一一所设置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的应急管理学院——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大力开展全省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各地、各有关单位举办培训班28657次,培训185.4万人(次);其中,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6389次,培训18.2万人(次)。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捐赠活动,提供应急志愿者服务200多万人次,争当“第一响应者”等应急文化氛围基本形成。开展应急演练7万多次,参加演练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特别是在全国率先举行“双盲”演练近10次。

二、“十二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省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公众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强,这对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态势。

1. 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时空分布出现新变化;特大洪涝灾害、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有害生物对局部地区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加重。

2. 事故灾难防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仍很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基础设施与生命线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增大。危险化学品泄漏、水上溢油、核与辐射事故、重金属等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严峻,引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隐患增多。

3.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引发重特大事件的危险性依然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情存在暴发或传入的较大可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较多,防控食品安全事故任务仍然很重;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任务重,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责任大。

4. 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增加。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任务重、压力大,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应急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1.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薄弱。基层应急能力总体薄弱。部分桥梁、隧道、堤防、水库等基础设施及生命线工程抗损毁能力弱;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设防水平低。

2. 应急处置协调联动能力不强。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不足,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各地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密切协作的机制尚不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联合训练演练不够,导致应对突发事件难以快速形成合力,各类救灾要素难以有机整合。

3. 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培训、演练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明显改善;核生化应急救援、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反恐处突等队伍力量亟待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布局不够合理,各类应急物资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体系亟待加强。

4. 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较低,专业领域志愿者发展不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文化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需提高。

 

  • 下一篇: 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 上一篇: 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