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灾群众安置和应急物资保障
本次救灾行动中,受灾群众安置更加及时有序,物流企业主动参与应急物资运送,灾区建立了专门的救灾物资中转站,但末端应急物流服务、灾区生活垃圾处理仍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民政部救灾司负责人:芦山地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应急处置及时有序。灾后不到1小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组成国家减灾委工作组赶赴灾区开展工作;迅速完成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派出无人机现场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开展灾情监测、数据采集与现场评估等工作。二是物资调运快捷高效。灾后3小时,民政部迅速调拨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等第一批中央救灾储备物资,随后又连夜增调2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目前,中央救灾物资已全部运抵灾区并陆续发放,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困难。三是政策制定迅速及时。灾后第2天,民政部连夜发出《关于高效有序做好支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公告》,明确了救灾捐赠渠道导向和资金使用导向,强调捐赠信息公开和反馈监督,规范指导全国救灾捐赠工作。灾后第3天,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出《关于对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王宗喜(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少将):这次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应急物流工作有四个方面的进步。一是媒体重视,信息透明。汶川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从主流媒体上都没有听到“应急物流”这个词,当时还没有明确应急物流在整个抗震救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此次救灾报道中把“应急物流”看作救灾行动的重要保障。二是主动参与,反应迅捷。物流企业自发主动参与,而且在网上公布信息,都是免费服务。三是指挥有序,时效性强。首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灾情侦查,接着修通道路,然后再派抗震救灾队伍上去。同时合理引导广大志愿者有序参与救援,进行了必要的交通管制,比过去有明显进步。四是分流分散,保障到位。这次在雅安建立了救灾物资中转站,能够高效准确地把物资分发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做好应急物流,关键在于末端物流。应该说,目前我们国家铁路和民航等部门在做好前端物流方面很有优势,现在焦点集中在最后怎样精确地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这是应急物流应该突破的关键。
范维澄:在人员安置方面,地震发生当晚,民政系统的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救灾物资开始陆续调运灾区,红十字会的首批500顶帐篷则在当天搭建,但帐篷的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与美国的同类产品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应急物流组织方面,除中国邮政外,多家社会物流公司参与开通“绿色救援通道”,利用自身服务优势为救灾物资提供免费寄递服务。各种救灾物资快速涌人雅安,但缺乏全面、统一的协调,造成道路拥堵,较多物资未能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薛澜:目前受灾居民安置点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引起关注。震后芦山县涌人大批志愿者和救援物资。同时,受灾群众为避险选择在户外居住。两个原因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大问题。临时厕所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