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关于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几个关键环节的回顾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3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关于恢复重建和应急准备

  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既需要受灾群众的坚强自助,也需要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只有三方面相互配合、统一联动,才能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尽快重建受灾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家园。提高巨灾应急准备能力也是恢复重建阶段应当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

  薛澜:第一,要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将灾区公众有机地组织起来,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去,防止出现中央政府“过度救灾”的倾向。第二,要将当地力量和外来支援结合起来。对口支援模式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等弊病。从芦山地震的灾情来看,此次地震的灾后重建不宜展开大范围的“对口援建”,可主要以四川省内相关地市有针对性地支援为主,减少单向输入式重建方式,推进多元参与式重建,突出当地政府与社会在重建中的作用。第三,要将老百姓需求和重建规划结合起来。灾后重建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修路盖房,而是社区的重建。文化和人情上的需求应该在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不是按照规划图纸建起来一排排“标准厂房”。这就需要在重建的过程中充分征求民意,吸纳老百姓的意见,将重建的社区视为“家园”而不是“房屋”。

  张侃:要按照“政府主导、专业力量支撑、社会资源融入”的“共建”方式逐步将心理援助纳人国家灾后援救体系。当前灾后心理援助问题,不是领导不重视,也不是群众不需要,更不是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具体工作方法,而是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切实将心理援助纳入灾后重建的方案之中,并列入预算。玉树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就纳入了整个灾后重建规划,取得很好效果,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许燕: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重建工作。首先,政府各项灾后应对措施应充分考虑灾区民众心理需求,防止人为的不良事件(个体或群体事件)爆发。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的政策或提出工作要求时,对一些易忽视群体要引起重视。例如,汶川地震后出现官兵心理失调、教师职业价值感丧失等现象。政府应加强对灾区这些群体的创伤心理辅导,通过工作轮休、派驻干部、教师支教、士兵修养等方式,防止持续压力对他们造成严重身心问题。其次,政府应统筹国内外的专业力量,建构统一协调的灾后心理援助体系,避免出现汶川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中的问题,如援助人员来源纷杂、步调混乱、援助仪器和资料匮乏,或资源过剩导致浪费等现象。第三,培养当地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保证长效机制的运行。精神重建难于物质重建,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当外部力量逐渐撤出时,当地的专业力量要能够承接起来。

  乔仁毅: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巨灾的需求还不适应。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有待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能力仍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不足。要建立健全应对巨灾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应对方案,推进巨灾防御工程建设,开展应对巨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要设计和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巨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巨灾风险分担和转移能力。

  刘铁民:从长远来看,为了提高巨灾应急指挥与协倜能力,应创新应急管理思想,将应急管理模式真正由侧重救灾响应的事故推动型变为防灾准备型。提高应急准备水平,把巨灾应对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目标。应进一步总结和反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尽早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工作,从国家层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情景构建,确定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愿景。组织专家和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合作开展巨灾情景构建基础性工作,研究这些情景可能出现的一般性过程、后果和基本应对策略与具体任务,依据情景对以往和本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对照评估,注意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暴露出的脆弱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国应急管理规划、应急预案制订和应急培训演练提供指导。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



 


 


 


 


 


 


 

 
关键词: 地震救援 救援装备

  • 下一篇: 生化恐怖袭击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探讨
  • 上一篇: 君安泰防割手套放彩第五届警用、反恐装备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