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甘肃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较大事故、防止重特大事故为 重点,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提高 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三项建设”,深 化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提升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 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全省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标”稳 9 步下降,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全省安全生产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条 件明显改善,预防事故能力明显增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得到有效防范,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状况明 显好转。到“十二五”末期,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基本稳定在 “十一五”末期水平并略有下降;全省亿元 GDP 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36%以上;工矿商贸从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15%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比 2010 年下降 10%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 27%;较 大以上事故起数年度控制在 60 起以内;工矿商贸 10 万人从 业人员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 4.0 以内。

(三)分类指标

2015 年,重点行业(领域)目标: 煤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 煤矿 27%; 金属非金属矿山 金属非金属矿山:死亡人数下降 15%; 矿山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下降 15%;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死亡人数下降 15%; 施工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 0.38 以下; 消防(火灾) 消防(火灾):10 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 0.07 以内; 道路交通: 总体控制在 6.53 以内; 道路交通 万车死亡率下降 25%, 10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下降 10%; 铁路交通(含路外) 铁路交通(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 10%。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矿山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进一步加强矿 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

1.煤矿。加快小煤矿资源整合步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煤矿。 煤矿 深化瓦斯综合治理,实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可保尽保、 抽采平衡”,2015 年瓦斯抽采率达到 40%以上。严格落实防 水防火灾措施,遏制水灾火灾事故。建立完善井下职工自动 考勤、人员定位、瓦斯监测监控、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 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七大系统”。强制推行壁式、薄煤层机 械化采煤法,淘汰巷道式、口袋式等非正规采煤法。强化矿 井顶板管理,推行液压单体支柱、支架和锚喷等支护方式。 加强在建矿井的安全监管,落实矿井建设、勘察、设计、施 工和监理等相关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机械化作业, 2015 年大、 小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 98%、 中、 90%、 50%以上。开展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2015 年达标率达到 100%。

2.金属非金属矿山。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进矿产 金属非金属矿山 矿山。 金属 资源整合, 提高安全准入门槛, 促进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技术和设备。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违法 生产和建设行为。加快地压、水害、采空区、高陡边坡、热 害和有害气体等监测监控平台建设,提高预防事故能力。建立完善省、市(州)、重点县(区)和企业四级尾矿库监控 系统,开展尾矿库专项治理,严防垮坝、溃坝事故。加强日 常检测检验,有效防止透水、中毒窒息、冒顶片帮和跑车坠 罐等事故发生。建立完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井 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推广应用防水超前钻探、机械通风、 高压油气井喷防治、中深孔爆破、机械化装药、帷幕注浆、 非电起爆、干式排尾等实用技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活动,2015 年企业标准化达标率达到 100%。

3.道路交通。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 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完善监管、技术保障、应急救援、信 息网络和培训体系。 建立全省道路交通“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 属地为主、多方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新(改、扩)建公路和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评审与工程竣工后安全设施验收制度。加 强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的集中整治, 落实防范措施,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 建设,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 段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广运用 GPS 和 地面测控网定位技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物 品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全部安装行 车记录仪。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体制,形成覆盖各区 域、各部门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加强乡级道路交通监管机构建设,推进城乡道 路交通安全监管“一体化”。 (二)继续强化其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继续强化其它重点行业(领域)

强化其它重点行业

1.建筑。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 建筑。 建筑 强化工程招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完 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费用保障机制。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及从 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以深基坑、高支 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开展防范高处坠 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等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建筑施工三 级安全教育,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建立技术工人 等级培训考核体系,提高安全技能。

2.危险化学品。进一步规范、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 营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对对重大危险源的登 记、建档、检测和评估工作,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治理工作 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系,规范 化工企业(园区)安全管理工作,对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险 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实施“关、停、转、迁”。定期排查 城区内燃气和化学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及时消 除事故隐患。加强区域协调,建立完善跨境危险化学品道路 运输安全动态监控网络。到 2015 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 产装置、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安全仪表系统或自动控 制系统;在国家首批公布重点监管的 15 类危险化工工艺装置范围内的企业,必须按规定完成自动化改造任务。推进危 险化学品企业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末危险化学品、化学 制药、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 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企 业达到三级以上水平。

3.烟花爆竹。按照“统一规划、保障安全、合理布局、 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 总量控制”原则,控制经营(批发)企业数量,合理布局经 营(批发)企业网点,实现规范化经营。严格资质审查工作, 提高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推动生产企业标准化建 设,实现“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生产。 深化烟花爆竹专项治理,严禁超量储存运输和超能力、超定 员、超药量违规生产。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禁止违 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

4.消防(火灾)。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进社会 消防 消防安全“防火墙” 工程建设。 加强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 按 标准配备灭火器材、应急救援车辆和消防防护装备。开展消 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加大对易燃易爆单位、 人员密集和 “三 合一”场所、高层建筑等集中区域火灾隐患的专项治理。完 善重点区域的消防资源配置,突出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能力 建设,构建省、市(州)、县(区)三级救援体系。建立社 区网格化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加强公共区域的消防监控与预 警。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消防素质。

5.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机制和现役特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 种设备安全评估体系。建立重大隐患治理、重点设备动态监 控机制,开展压力容器与管道、管道元件、锅炉、危险化学 品承压罐车、电梯、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加强检验检测机 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6.铁路交通。实施严格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强化现场 铁路交通。 铁路交通 作业控制,确保施工安全。深化铁路货运、铁路道口安全专 项整治,集中整治行车设备安全隐患,推进铁路道口“平改 立”工程,加强对无人看守平交道口的改造工作。建设铁路 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实施铁路沿线安全 综合治理行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健全铁路交通安全管理 长效机制。

7.农业机械。规范农机及驾驶员管理,严把安全检验关、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 驾驶员考试关, 加强登记注册、 牌证核发及驾驶员培训工作。 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置、粘贴农机安全反 光标识、加装拖拉机制动贮气泵及管路装置等技术改造。建 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

8.水上交通。完善水运码头安全设施设备,规范安全标 水上交通。 水上交通 识管理。落实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措施,强化安全监管。完善 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能力。

9.电力。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原则,加强电力调 电力。 电力 度和监督管理,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健全电力企业安全监督 15 机制,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 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和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 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10.民用航空。加快空管设施建设,提高飞行指挥和监控 民 能力。完善飞行、机务、空管、机场、公安等培训机制。配 置高性能的译码分析系统、事故仿真系统及失效分析设备等 现代化事故调查装备。加强航空保安系统建设,建立民用机 场保安监控和快速反应、应急救援系统。

 

  • 下一篇: 我国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已近30项
  • 上一篇: 贵州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