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甘肃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三)全面实施企业安全预控管理

1.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 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岗位和监督责任 体系。指导企业修订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实 施方案和评估办法。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和班组安全建 设达标活动,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督促企 业完善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 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实施“样板工厂”、“样板矿井”、“样板 站段”、“样板学校”和“样板岗位”等示范工程。2015 年,煤 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 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各类企业标准 化达标率达到 80%以上。制订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和诚信 等级评估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控。

2.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强化源头管理,把符合安全 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 安全核准制度,落实项目审批和监管责任。把安全设施设备 标志制度拓展到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贯 彻落实新(改、扩)建项目(工程)“三同时”制度。依据 产业政策,定期公布限制、禁止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目 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完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安 全准入制度。

3.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完善安全生产科技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 成果申报、评估、鉴定、筛选和发布制度,定期确定和发布 先进适用安全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在高危行业大力 推广应用安全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促 进安全生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督促煤 矿、非煤矿山企业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强制推广 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4.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实施事故隐患分级监管,完 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善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公告、整改评估制度,切实做到 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施重大危险 源普查,推动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 控系统。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 全生产技术管理,落实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 权。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和精细化安全管理,加强企业主要负 17 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安全培训 考核。开展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 突出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事故防范能力。

重点配套工程 :

(1)尾矿库专项治理。落实治理资金 和整改措施,完成陇南、白银、甘南、张掖、酒泉、天水市 辖区内病险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尾矿库安全条件。

(2)采空区探测与处理。采空区在我省重点矿区几乎都有 分布,已构成重大安全隐患,亟待治理。“十二五”期间, 应将采空区探测以及岩层控制和空区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 和推广列入全省安全生产规划,专门立项,逐年分批进行治 理。(

3)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省、市、 县三级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 输过程动态监控网络系统;矿山安全监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 监测系统。

(四)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

1.加快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建设。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 加快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建设。 加快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建设 立职业健康防治工作协调联动和重大职业危害事项通报制 度。配备专业设施装备,强化检测检验手段,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职业健康监管队伍执法能力。规范职业安全健康检测、 评价机构管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2.严格危害因素申报和许可工作。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 严格危害因素申报和许可工作。 严格危害因素申报和许可工作 害因素申报登记制度,规范申报工作,2015 年用人单位职业 18 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 80%以上。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 度,督促企业采用职业危害防治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2015 年监测率达到 70%以 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 80%以上。

3.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符合及 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 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 标准规范的作业环境,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接 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强化对职业危害 严重的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员和从 业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定期检查和集中整治制度,加 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

1.完善基层监管机构。加强市、县两级安全监管及执法 完善基层监管机构。 完善基层监管机构 机构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办事机构建设。加大政 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制定的安监部门及支撑机构 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配置标准, 推进省、 (州) 县 市 、 (区) 、 乡(镇)四级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机构 执法水平。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机 构和执法队伍,并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

2.提高监管专业水平。实行执法资格制度,实现安全生 提高监管专业水平。 提高监管专业水平 产行政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和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按 照统一法制、统一程序、统一行为、统一标识的要求,规范 执法行为。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培训费用,加强监管执法业务培训,完善安全监管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执法水 平。 2015 年各级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 率达到 100%。

3.改善监管工作条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监管机构 改善监管工作条件 改善监管工作条件。 标准化建设的规定和要求,配置适应安全监管、应急救援、 事故查处工作需要的交通、通讯、检测检验、个人防护等装 备设施。“十二五”末,省、市(州)和县(区)安全监管 部门装备配置标准化达标率分别为 100%、80%和 70%。

重点配套工程: “金安工程”二期建设工程。 “十一五” 重点配套工程: 期间,我省“金安”工程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成, “十二五” 期间,要实施二期建设,完成各市州、县区安监机构的安全 生产信息化建设,并对省级节点的应用系统与数据库进行扩 容升级,预计投资 3000 万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已将“金安”工程二期建设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 划。

4.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门户网站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监管 执法、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政务公告公示制度,实施政务 公开。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机制,定期公布发生 重特大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名单。完成 省、市(州)、县(区)安监部门内网建设,实现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重点配套工程: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重大 危险源数据库、 事故应急救援数据库、 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 劳动保护用品、安全产品数据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情况数 据库、安全监督管理支持数据库。

 

  • 下一篇: 我国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已近30项
  • 上一篇: 贵州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