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
(一)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实施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上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了国际金 融危机的冲击和 2008 年雪凝天气及 2009-2010 年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在保 持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各级、各有 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 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了安 全生产执法、隐患治理排除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制、 安全生产保障和监管能力三项建设,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逐步建立起安全 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 双下降,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十一五”总体目标、重点行业和领域 的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1、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 ,事故起数下降 53.47% 53.47%,死亡人数下降 36.18% 36.18%。
2、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全生产两个主体(企 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业、政府)责任规定(黔府办发[2009]30、31 号) ,进一步明晰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 任和政府安全监管的职责。 “十一五”期间,我省制定了《贵州省安全生
3、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产条例》《贵州省尾矿库安全管理办法》《贵州省大中型水库库区水域安全生产管理办 、 、 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成立了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机构,9 个市(州、地)安全监管部门全部进入了同级政府工作部门,1159 个 乡镇设立了基层安监站。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议事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联合 执法工作机制等日趋完善。
4、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各级各部门采取集中执 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法、联合执法等形式,针对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 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安全生产秩序进 一步规范。
5、加快煤矿整合力度,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小煤矿整合技改以及大中型煤 加快煤矿整合力度,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炭企业兼并重组、托管、帮扶小型煤矿工作,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及安全性 能低的安全生产工艺和设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
6、全省消防、雷电灾害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了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和城 全省消防、雷电灾害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 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雷电监测预警、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装置建设、重点 领域和易燃、易爆物场所雷电防护装置监管。大力支持农村、学校等薄弱地区雷电防护 装置建设。
7、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安全 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意识进一步提升,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8、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2006 年 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 以来,省级财政累计补助资金 31850 万元,用于引导煤矿、危化、尾矿库及非煤矿山等 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用于支持安全生产信息化、应急救援、煤矿安全检测检验、安 全技术等支撑体系建设。
9、加强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动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安 加强了安全标准化建设。 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 3457 家,达标企业 2291 家。开展了烟花 爆竹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和批发企业整顿工作,推进了烟花爆竹企业“五化” (工厂化、机 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工作。
10、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体系,成立了贵州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煤矿救护指挥中心,省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内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全省矿山、消防、道路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 援队伍初步形成,水上交通实施了安全监管救助一体化建设,提高了水上救援快速反应 能力。
(二)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 薄弱环节。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仍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基 础仍很薄弱,安全生产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问题表现 在:
1、事故总量仍然较大,较大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 事故总量仍然较大,较大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未得到有效遏制 势不稳定。 势不稳定。以 2009 年为例,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 3440 起,其中较大事故 110 起,死亡 22.2%和 19.6%,比控制考核指标多 25 起;重 433 人,同比增加 20 起、71 人,分别上升 22.2% 19.6% 71 大事故 6 起,死亡 68 人。
2、道路交通、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消防火灾、建筑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 道路交通、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消防火灾、 多发。 煤矿依然是事故多发的重灾行业, 烟花爆竹行业事故呈季节性多发。 “十一五”期间,道路交通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51.77% 53.84% 51.77%和 53.84%,煤 矿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8.70%和 20.95%。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9 年,我省原煤产量占全国的 4.72%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6.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3.17,为全国 3.17 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却占到全国的 19.3% 和 16.5% 平均水平的 3.5 倍;我省亿元生产总值生产 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0.49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的 0.49, 1.9 倍; 工矿商贸从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率为 7.21 7.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0 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 4.92 4.92,是全国平 均水平的 1.3 倍。
4、职业危害形势严峻。截止 2009 年底全省已登记注册 8394 家生产经营单位,在岗 职业危害形势严峻。 职工总数 486508 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 380156 人,全省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建筑、建材、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危害。 一些企业未认真执行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病防 治法律法规未进行修改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装备欠缺,使职业病患者数 量大,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发病率仍较高,职业危害事故时有发生。
(三)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除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原因以外, 还有以下主客观因素: 1、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深刻。 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尚未充分落 实到具体工作中,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
2、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 薄弱 式尚未根本转变。全省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危险化学品生 产、经营企业分布不均衡,煤炭产业集中度相对不高、大中型煤矿少、小煤矿多、专业 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差,企业管理人员、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在监督 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企业安全投入虽然在不断加大,但与经济 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相比仍然不足,安全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未建立。安全管理手段 落后,未能实现信息化管理。
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 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格、安 全措施不落实,甚至有些企业弄虚作假,无视安全监管,无视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 生产、建设和经营。
4、 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不彻底。 一些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力, 现场管理混乱, “三 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不彻底。 超”(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问题比较突出。某些行业改、扩、建项目工程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较欠缺,建设项 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建 设项目安全设施先天不足,事故隐患多。一些地方对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和非法生产 经营行为时紧时松,缺乏针对性、持久性的措施和办法,加之关闭不彻底,巡查监督制 度不落实,致使非法盗采和非法生产经营的现象屡禁不止。
5、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执法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市、县两 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执法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级已全部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队伍专业不均,监管技术装 备不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尚不完善、联合执 .. 4 法协调联动不强、执法效率不高,未能形成合力。县、乡基层监管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 加强,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存在把关不严, 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6、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研究力度不够,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研究力度不够, 体系不完善 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技术支撑力量不足。 技术支撑力量不足。目前全省的安全教育体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还不 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全省安全科技 人才、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实用型安全职业技能人才严重配备不足。从业人员以农村劳 动力为主,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安全技能有待强化和提高。矿山安全 科研机构的装备水平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较差,安全科学与技术基础工作薄弱,安全 科技研究力度不够,控制重大事故隐患的一些关键技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 其是煤矿瓦斯防治、灾害预警、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投入和补偿机制没有建立,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 应急救援队伍分布不均,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统一的应急救援平台不完善,一些重大事 故应急处置反应慢。 上述问题应当在“十二五”期间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