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公共服务 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及资金 投入,国家继续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为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历 史性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及内河航运为 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贵阳至广州、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昆明、贵阳至成都、 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形成贵阳连接周边省会中心城市 2 小时和通往全国经 济发达地区 3 至 7 小时交通圈,推进全省“六横六纵”高速公路建设,至 2015 年建成高 速公路 4500 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对龙洞堡国际机场进行扩建,新建毕节、六盘 水、遵义支线机场;建设乌江航运高等级航道工程。全省将进一步加大煤矿资源的整合 和大型矿井建设力度。调整完善煤炭工业结构和提升生产力水平,培育发展 3~4 个年产 量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提高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到 2015 年全省煤炭产量将达 到 2.3 亿吨,电力装机达到 4200 万千瓦,外送电量 1100 万千瓦。能源工业和优势资源 产业的发展为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能矿产业基 地建设开始显现“组团优势” 。将建成毕清(毕节、清镇) 、六兴(六盘水、黔西南) 、黔 北(桐梓、绥阳)三大煤化工基地;织金煤电磷一体化、瓮福、开阳、息烽等精细磷化 工基地;盘县“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全省经济发展加快,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全省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 新挑战。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基础较弱的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短时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基础较弱的矛盾依然突出。 基础较弱的矛盾依然突出 间内难以根本改变。在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领域, 本质安全水平低的状况未彻底改观。经济较快发展,将进一步加剧煤、电、油、气、运 等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增加的紧张状况,同时道路通车里程和交通运输工具 不断增加,整合技改煤矿全面进入试生产,治理“三超”“三违”等工作任务会更加艰 、 巨,安全生产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
2、安全监管任务不断加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煤化工、磷化工、铝及 安全监管任务不断加大 铝加工、建材等行业超常规发展,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现有 安全监管机构、专业人员、技术装备的配置已不能满足行业监管的要求等问题将会凸显 出来,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煤矿等基础产业安全生产面临新的考验。 随着全省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 煤矿等基础产业安全生产面临新的考验。 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资源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增大,产业优化、升级将进一步加强, 给安全生产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4、事故风险转移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职业危害 事故风险转移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和危险性较大的产业将出现由发达地区向我省加快转移趋势, 这些变化加大了事故风险, 给全省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
5、职业危害的压力不断加大。长期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会导致一 职业危害的压力不断加大。 的压力不断加大 个职业病的高发期。同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 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新的职业病将会出现,给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6、安全生产要求水准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水平日益 安全生产要求水准提高。 水准提高 提高,对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要求逐步提高。 “十一五” 期间安全生产的基数不断下降,下降到目前的状况,其基数再下降的难度加大,对安全 生产的要求提高。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新形势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 留问题,又要防止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 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对“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作出总体部署,并紧密结 合全省经济结构及产业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采取行之 有效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继续好转,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目标的同步 实现。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宣传教育和隐患排除治 理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 步,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 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基本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 步完善。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全省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38% 38%以上,控制在 0.32 以内。 工矿商贸从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21%以上,控制在 6.0 内。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62% 62%左右,控制在 1 左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19% 19%以上,控制在 4.3 以内。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控制在 0.19 以下。 职业危害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 5% 5%以内,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安全生产状 况进一步好转。 年为基础)
(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控制目标(以全省 2010 年为基础)
事故控制目标全省各重点行业和领域到 2015 年事故控制目标如下:
1、道路交通 死亡人数年平均降幅为 0.8% 0.8%;重特大事故起数比 2010 年下降 19.5% 19.5%以上,道路交通 万车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19% 19%,控制在 4.3 以内。
2、煤矿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30% 30%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 2010 年下降 62% 62%左右,控制 在 1 左右。
3、金属与非金属矿山 金属与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 20%以上;较大事故控制在 5 起以内,力争不发生重特大 20% 事故。备注:2010 数据通过“十一五”前四年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进行计算的预测值。
4、建筑施工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8%以上。
5、消防火灾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3% 3%以上。
6、危险化学品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10% 10%以上。
7、烟花爆竹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10% 10%以上;无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发生。
8、特种设备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 10% 10%以上,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 0.8 人以下。
9、水上交通 失踪或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5% 5%,每年的万艘船较大事故在 1 件以下。
10、铁路交通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到 10% 10%以上。
11、农业机械 死亡人数比 2010 年下降到 10% 10%以上。
12、职业健康 职业危害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 5% 5%以内,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