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煤矿、道路交通、金属与非金属矿山、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水上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铁路交通、民 用航空等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创新。认真贯彻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坚持做到隐患排除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工作目标,以工 作保目标,以目标推动工作。
1、道路交通
到 2015 年,道路交通危险路段整治率在 80% 80%以上,所有客运车辆全部安装具有汽车 行驶记录仪功能的 GPS 卫星定位系统;所有客运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评估工作。全面普 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 加强公安交通管理和执法手段,加强路面行车动态监管力度,依法纠正和查处交通 违法行为,规范路面行车秩序。加大交警、安监和交通部门通力协作,完善公路客运车备注:2010 数据通过“十一五”前四年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进行计算的预测值。 8 辆交通安全隐患预警、排查、整治工作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扎实推进客运交通安全基础 性工作。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协作能力,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
2、煤矿
到 2015 年,全省所有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全省所有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彻底实行先抽后采、抽采达标 100%;加快推动煤矿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托管、帮扶工作步伐,按照要求将煤矿 数量控制在 1000 个左右。 建立健全大煤矿带小煤矿的产业体系; 逐步推广数字矿山技术。 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落实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施行煤矿企业安全质量 标准化,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加强对瓦斯、煤尘、火、水、顶板等主要灾害的预测 预报与防治,特别要加大瓦斯治理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力度,彻底实行先抽后采、抽 采达标的规定,鼓励和扶持瓦斯(煤层气)综合利用。逐步推广数字矿山技术,加强煤 矿企业技术、设备、工艺和现场等基础管理。对通风、防尘、防灭火、防治水等系统及 主要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强化对煤矿监管责任,加大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 监察力度。
3、金属与非金属矿山
到 2015 年,推进金属与非金属矿山资源整合,提高办矿规模,金属非金属矿山整合 和关闭 30% 30%以上,全省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总量控制在 5000 座以内,并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化五级以上水平。 严格实施安全许可和“三同时”规定,切实推进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先进适用技术的 推广,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加大对非法、违法开采活动的打击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金属与 非金属矿山、尾矿库等生产场所隐患排查为重点的专项治理。重点抓好防透水、防中毒 窒息、防冒顶片帮、防坠罐、防火灾、防采空区塌陷、防爆破事故“七防”工作。强化 尾矿库安全监管,加大对尾矿库中危库、险库、病库隐患的治理力度,落实相关责任, 完善应急救援措施。推进金属与非金属矿山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加强金属与非金属 矿山基层安全监管技术力量。
4、建筑施工
到 2015 年,规范的建筑业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基本形成;建筑施工行业各级监管体系 全部建立。全面建立建筑行业动态监管制度,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安全生产许 可证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监管 体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改善监管方法,由重事后监督转变为重事前监督,由重现场监管转变为重行为监管,由重审批转变为重动态监管,由单一 监管转变为多重手段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理责任。整顿规范建筑施工市场,建立良 好的安全生产秩序。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5、消防
到 2015 年,全省乡(镇)所在地、所有 50 户以上自然村寨 100%建立专职消防队或 志愿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 爆单位的联网工作要达到 100%, 正常运行率达到 100%; 全面实现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 提高动态监管和预警能力。全面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培训,消防火灾。 落实政府组织领导,部门依法监管责任,落实单位主体和公民参与责任。积极构筑 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开展单位“四个能力”( 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活 动,建立完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落实 “安全 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消防法制建设、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社区、乡村 和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发挥各类宣传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升全省消防管理和消防设施水平。
6、危险化学品
到 2015 年,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基本形成,全面开展化 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促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有毒有害 气体、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等企业达到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它危险品和化学制药 企业达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合理规划 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园区;各级安全监管队 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适应监管工作的新要求。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新工艺、新设备的试运行监管。继续淘汰落后和 安全条件差的工艺、技术、设施和装备,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改 造提升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技术水平,继续推进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改 造,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连锁开车、过程安全连锁、紧急连锁停车功能。加强危险 品使用和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广使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监控 装置,逐步实现跨区域联动监控。
7、烟花爆竹
到 2015 年,烟花爆竹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规模显著提高,从业人员数量大幅 度减少。全部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标准。10% 10%的企业达到安 10% 全标准化一级企业标准。 加大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使用、存储、运输、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提高 生产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淘汰安全基础条件差、规模小、工艺落后的企业,严格控制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加大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违法使用氯酸钾专 项治理,整治烟花爆竹企业“三超一改”和“三违”问题。推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 化建设,加强季节性或重大庆典和节日活动烟花燃放的事故预防工作,加快生产经营企 业“五化”进程。
8、民用爆破器材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监管。严禁“三违”,严厉 打击“四超”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安全投入,鼓励和支持企 业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变传统落后方式,不断提高民爆器材产品结构和生 产布局,进一步加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民爆器材生产、仓储设 施外部安全区域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全 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全体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9、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监管防治
到 2015 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率 80% 80%以 上,从业人员岗前、在岗期间培训率达到 90% 90%以上。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率 80% 以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率 80% 80%以上。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作业场 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装备配备率 70% 70%以上,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 2010 年提高 20% 20%以 上,严重职业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 100% 100%。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 80% 80%以上,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 90% 9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 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 80% 80%以上。 完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打造监管和企业监督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危害申报、 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管理的落实。加强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 筑施工、建材、冶金、化工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监察。重点做好尘肺、矽肺、职业 中毒、职业性放射性等疾病的防治。加大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及装备的投入,完善职业健 康与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 化的轨道,有效遏制职业危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