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1    来源:首都之窗

  三、专业化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建立公安现役、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消防协管员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致的增长机制。研究制定规范全市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消防协管员管理的政策制度,建立和完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及消防协管员管理体系。根据消防站建设实际,申请增加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人员编制,满足新建站现役编制3055人。

  (二)建立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制定《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工作规定》,明确应急救援所需装备器材和物资种类,理顺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渠道和应急队伍建设场地保障方式,建立现役军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和心理干预机制,建立警地联储、紧急调用、机动运输等应急保障机制,形成社会化应急联勤联动保障体系,提升综合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落实装备购置与更新换代经费保障渠道,加强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完善第一战勤保障基地功能,建设第二战勤保障基地,制定战勤保障器材及物资储备规范,明确资金保障渠道,确保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储备满足实际需要;在已成立11支地震搜救队的基础上,组建12支地震搜救队, 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地震部门参与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的建设工作并进行业务指导。

  (三)建立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在公安部、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北京市应急救援四级响应以及京外救援调度指挥机制,同时建立并完善与城市公共设施事故、建筑工程事故、人防工程事故、反恐与刑事案件等市属专项应急指挥部以及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联勤联动机制,落实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商和要情通报制度,形成巨灾情况下公安部、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优先指挥顺序,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快速反应、有效联动、紧密协同。

  (四)健全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根据北京市灾害事故规律特点和跨专业增援需要,针对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综合应急救援立项研究,制定完善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专业协同作战预案,明确公安消防部队和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职责任务、响应联动、组织指挥、通信联络、战斗编成、处置程序、行动要求和应急保障等应急联动内容,报请市应急委员会批准后实行;建立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专家库,专家涵盖化学、地震、地质、供电、医疗卫生等行业,实行专家例会和重大灾害现场会商制度,为综合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五)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训练体系。依托北京市消防教育训练基地,立足应急救援实战需要,编制北京市社会救援和地震灾害救援训练大纲,拓展训练内容,规范救援程序,广泛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应急救援业务训练和培训,突出复杂环境下适应性训练、实战性演练和跨区域多力量联合演习,不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六)加大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和规划部门应积极支持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费和场所保障;研究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的灾害保险机制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逐步推动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与损失转移分担。

  四、全方位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按照“日常办公自动化、指挥调度扁平化、执法监督数字化、部队管理可视化、教育培训网络化”要求,进一步完善119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和现有区县二级消防指挥中心功能;加快建设尚未投入使用的区县二级消防指挥中心,建设消防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消防安全预警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消防信息通信网络、消防图像信息管理平台、消防电子政务平台功能,强化消防应急通信装备配备;三级通信系统和装备配备水平达到部颁标准,装备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满足消防部队综合应急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消防一体化业务信息系统在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社会公众服务、部队管理和保障等各项业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

  图5 “十二五”消防信息化框架示意图

  (二)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综合运用火灾探测、烟气传感、视频监控、无线宽带等新兴技术和成果,建设具有知、传、感、用一体化功能的消防物联网应用平台;在人员密集场所、城乡结合部、地下建筑等火灾多发区域推广应用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形成动态的、智能的火灾隐患监控网络;借助市级物联网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和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资源信息,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协同高效、快速反应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工作机制。

  (三)推动信息化消防警务机制创新。依托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成果,全面创新消防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手段,运用互联网和公安网,落实消防监督职责,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督促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实现防消业务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建立和完善网上监控、网上考核、网上研判和网上公开等消防管理新机制,精确感知火灾火情,实现科学指挥和有效控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实战能力。

  (四)围绕火灾防控开展消防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建设综合性消防科研基地,以处置化学恐怖袭击职能为主旨,以实验室建设为重点,以化学毒气分析室建设、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建设和消防质检站建设为抓手,增加实验设备、检测设备,拓展检测职能,提高反恐处突检测技术含量和指导火灾原因鉴定以及消防产品质量判定能力。重点开展火灾防控、应急救援应用技术、新型防火阻燃材料与制品、新型消防装备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向实战应用转化,切实提高火灾防控技术水平。建立专家资源库,开展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的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体系、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救援指挥系统研究、机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等课题研究,建设现代城市消防技术体系。

  (五)建立北京市消防标准体系。立足特大型城市特点和今后五年北京市发展战略,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提出北京市消防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细化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程序,形成功能完备、科学规范的北京市消防标准体系。

  (六)落实市、区县两级消防业务经费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消防业务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实现消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建立公安消防部队住房保障机制,将消防部队人员住房纳入北京市住房保障体系。

  (七)建立完善消防员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消防员职业健康中心;将消防员职业健康医疗保险、职业健康检查诊断、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伤亡抚恤、烈士褒扬、退出安置等有关内容纳入市政府保障体系,明确职业健康经费保障和职业风险津贴补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渠道;年度消防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配备消防员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对职业危害防护装备进行清查、维护、保养及性能测试。

 

  • 下一篇: 吉林公安厅警用设备采购项目预中标公告
  • 上一篇: 山西省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