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陕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5    来源:陕西省安全监管局

5、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推行陶瓷过滤器干式排放、全尾砂充填技术、尾砂作为水泥辅料直接利用等新型尾矿处理技术,使废弃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在加油站推广安装阻隔防爆新材料,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装置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在大型货运、客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行车记录仪,在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应用安全完整性分析技术,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禁止使用氯酸钾、推行使用高氯酸钾。

二是认真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对新、改、扩建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着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对老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安全生产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满足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广泛开展了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三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在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上,认真落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兑现了《许可证》从受理、审核、审定到颁证全过程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的承诺。建立了网上申报、受理、审批和公告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证办理的公开、透明和高效、廉洁。

四是积极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基础性工作。开展了宣传贯彻《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工作,重点对全省矿山、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轻工、军工等行业和领域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积极推进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6、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全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信息采集,建成了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快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7、安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初见成效

充分利用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警示教育。创办了《陕西安全》杂志,发行30万册。以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和“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以及创建安全示范社区活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20876场次,参与人数290万人;抓好安全监管和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485期,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95531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303806人,培训农民工451185人。

8、安全生产监管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目前,全省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实有人员共计2583人,其中安全监管人员2273人,执法人员310人。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均组建有安监局,11个市(区)实有人员232人,平均人数21人。107个县(区)级安全监管局实有人员1300人,平均人数12人。在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我省努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已有956个乡镇(街道)成立了安监机构,实有人数1680人。“十一五”期间,注重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效率意识。按照“学习型、实效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的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依法行政,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推动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全面提升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忽视安全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一些企业还没有把安全生产转变为自觉行为。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重大危险源数量大、分布广,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甚至有些企业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有的甚至存在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纵容和庇护非法生产行为。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的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有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一些专业监管部门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有的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建设缓慢,尤其是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一些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合力。

五是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尚未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不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投入不足,力量薄弱;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方式单一,手段落后;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救援装备落后,应对突发重特大事故能力较差。

二、“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面临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目前在战胜经济危机、经济总体向好的新形势下,迫切要求各行业(领域)工业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项目建设、安全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机遇明显多于挑战。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各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发展理念上已经形成共识,社会各阶层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关注。

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安全发展的基本格局越来越协调。

三是企业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越来越稳固。

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区域经济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安全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五是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全省科教、人才资源集聚,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越来越突显。

2、面临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全省经济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同时又处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矛盾凸显、隐患增多、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因此“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落实,陕西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企业延长产业链正在形成,同时省委、省政府对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及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保安全、促发展”的挑战。

二是全省安全生产水平总体较低,市(区)、县(市)、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行业及不同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行业的垄断性障碍、企业的体制性障碍、从业人员的意识性障碍尚未破除,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解决这些历史性问题的挑战。

三是全省将进入以装备能源化工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发展呈现危险性较大的产业由城镇向农村转迁、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型、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安全生产监管和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难度明显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企业转型与安全监管和救援难度加大的双重挑战。

四是全省安全生产跨行业、跨地域、相互交叉,流动性大,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快速,大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筑、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保障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的挑战。

五是全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然面临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的挑战。
 

 

  • 下一篇: 我国抓紧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
  • 上一篇: 山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