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工作任务
1、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生产事故
进一步深化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消防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认真贯彻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坚持做到隐患排除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消除事故隐患。
煤矿:有效防范煤矿瓦斯、水灾、火灾等事故,健全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突出以韩城、铜川、彬长、黄陵矿区瓦斯防治,铜川、榆林、彬长矿区煤层自燃发火以及防治水、顶板大面积冒顶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继续推进煤矿的关闭整顿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资源整合矿井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的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强力推行长壁机械化采煤,建立完善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强化在建矿井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为主体,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金属与非金属矿:加强对矿山采空区、水害、高硫矿火灾和油气井井喷等灾害防治。继续深化小秦岭金矿区、洛南钼矿区、凤县旬阳铅锌矿区、略阳多金属矿区等重点矿区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深化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废弃尾矿库全部履行闭库手续,三等以上尾矿库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推动地下矿山建立安全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露天采石场全部实行中深孔爆破和机械铲装。推动尾砂综合利用。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过程控制,加强爆破管理、通风管理、顶板管理、空区管理、边坡管理和尾矿库筑坝管理等,坚决杜绝溃坝、透水、中毒、大面积冒顶等群死群伤事故。
交通运输:按照公司化、集约化的思路,开展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及客运场站标准化创建工作,省级标准化创建达标率在30%以上。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加大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治理。积极推行汽车行驶记录仪、GPS定位系统,强化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加快全省一、二、三级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行驶记录仪、GPS定位系统率达100%。进一步提高监管部门道路管控能力,综合发挥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网作用,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确保全省道路安全、畅通、有序。
建筑施工: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在建工程安全督查,把房屋(市政)、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工业建设等项目中的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护工程、深基坑工程、长大隧道工程、高墩大跨桥梁工程、建筑起重和城市基础设施拆除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实施建筑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行动,做到超前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和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认真整改落实,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确保防患未然,促进全省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危险化学品:按照“产业集聚”、“集约用地”和“安全环保”的原则,积极推进现有化工企业有计划地逐步迁入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针对榆林、延安、渭南、宝鸡、咸阳等重点地区,把生产布局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设施设备老化以及企业安全管理缺失、违章违规操作等,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继续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动化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推广阻隔防爆技术和加气站安全生产技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烟花爆竹:按照国家《烟花爆竹工程安全设计规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划片整合、兼并重组、关闭改制”等形式,整顿提升现有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逐步实现“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生产。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打击力度。深化烟花爆竹超量储存运输和超能力、超定员、超药量违规生产专项治理。禁止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民用爆炸物品:深化结构调整工作,全面提升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本质安全水平,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的新格局。加快民爆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在工业雷管方面,积极向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智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在工业炸药方面,向现场混装作业方式发展和向品种少、系列化方向发展。力争在企业对工业炸药、工业雷管主要工序全部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运行参数信息化的基础上,对民爆物品生产线的生产量进行适时监控,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超计划生产现象的发生,提升安全水平。
特种设备: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安全效能”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质量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标,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部门依法监管、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加强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化品承压罐车等特种设备整治,逐步落实压力管道普查、检验和登记工作;逐步建立以事故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重大隐患治理机制和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开展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推动企业建立重点设备安全及监测监控系统。
消防:为全省已建成的公安消防队站和41个新建成的消防队站配备新型消防车、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处置自然灾害及反恐处突装备器材、灭火救援攻坚组装备器材(灭火、抢险救援、化学救援)。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和“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住宅改建工业用房集中区域火灾隐患。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其他建制镇、集镇、乡村消防规划应与建制镇、集镇、乡村建设规划同步完成;要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按期投运;要根据陕北石油化工企业集中和陕南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在陕北建设石油化工消防训练基地,在陕南建设消防水上训练基地,加强特殊情况下的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责任,夯实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基础,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确保全省火灾形势基本稳定。
2、深化“三项行动”与“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严肃查处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矿商贸行业要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或证照不全进行生产经营等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等违规违章现象。交通运输行业要严厉打击无照营运、违法载客等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和酒后驾驶等违规违章现象。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继续整顿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小作坊等。严肃查处瞒报事故、瞒报重大隐患行为。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每年由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督查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提高执法效率。
深化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明确重大隐患治理责任,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把是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纳入安全监管监察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完善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治理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等经济政策不落实、应急救援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严格治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防范措施不落实、“三违”、“三超”等行为;严格治理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等行为。
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法规意识,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事故企业“黑名单”和事故查处情况,加强舆论监督;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新进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
(2)深化安全生产“三项建设”
深化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制度、规范及政策措施。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理顺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督职责关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等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效能。
深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强化科技研发,搞好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政策,及时发布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名录,把是否淘汰落后产能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检查;加强监管监察装备、信息系统、专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支撑保障能力和装备水平;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制定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投入的政策措施,实施有利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
深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健全监管监察体系,积极推动执法重心下移,重点加强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和现场检查执法专业知识的培训,着力推进监管监察方式创新,从防范性执法向服务性执法,从粗放型执法向精细化执法,从单独执法向合力执法转变,进一步提高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
3、建立“三大平台”,提升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1)科技研发平台
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主体,形成安全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开发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效能。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创新成果,特别要在安全生产工艺装备研发,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监控技术、事故救援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新进展,全面提升各行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
(2)信息系统平台
以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基于动态传感网络的物联网矿山安全信息系统、基于GPS系统的客车移动目标服务系统、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重大危险源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服务系统、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和尾矿库运行实时监控系统等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构建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及时完善更新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有效,加强信息报送、统计分析、事故救援总结评估、典型案例分析等工作,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保障。